为深化护理专业教学改革,推动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深度融合,2月21日,护理学院临床教研室在416会议室组织开展《护理计划与实施-I》课程教学研讨会。杨冰香副院长、临床教研室欧阳艳琼主任、课程教师代表刘茜老师和邹智杰老师,以及五名来自人民医院和中南医院的临床教师参与了教学研讨会,为新学期课程的高质量实施蓄力赋能。
组织完整性篇:以问题为导向,实践驱动教学
付逗老师围绕“组织完整性”主题,通过清晰的课程目标解读与丰富的图表展示,系统解析了各类伤口的评估标准及护理策略。钟君老师则以临床案例为切入点,通过模拟不同大小伤口的场景,引导学生“带着问题学、带着思考练”,在互动中掌握护理操作要点,完整呈现了“理论-实践-反思”的教学闭环。杨冰香副院长提出采用“活动1-2-3”模块化设计的建议,进一步优化课堂逻辑性与学生参与度,为教学创新提供新思路。


氧合篇:跨学科视角,培育临床思维
李力老师在“氧合护理”主题研讨中,创新融合医护协作视角,通过体征监测图分析、异常指标解读等环节,引导学生从诊疗逻辑中提炼护理观察重点,并深入阐释“呼吸驱动机制”的临床应用价值。凸显护理专业在跨学科实践中的桥梁作用,为培养学生系统性临床思维注入新动能。

营养篇:寓教于乐,激活课堂活力专家
程艳然老师聚焦“营养护理”的科学性与个体化设计,通过真实病例解析营养评估的关键步骤;戈欣老师则借助趣味教具与形象化演示,将抽象的营养代谢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课堂互动,以“游戏化”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热情,生动诠释了“寓教于乐”的创新理念。


总结:双轨并行,夯实育人根基,以研促教,共绘护理教育新图景
活动尾声,杨冰香副院长作总结发言。她强调,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,临床实习是实践能力锤炼的重要环节,需以“临床与教学双轨并行”为路径,推动更多临床教师深度参与理论课程建设,实现“教-学-用”闭环。她呼吁全体教师立足专业特色,持续探索“理论课堂与临床场景双向赋能”的教学模式,为培养“懂临床、精专业、善创新”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筑牢根基。本次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临床教师展示、交叉点评等环节,为新学期课程优化提供实践依据。未来,护理学院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,以临床需求为导向,持续深化教学改革,为护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。
